(2025年7月18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九次主任会议通过)
一、基本评价
城中村改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工程”建设之一,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委贯彻落实中央、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系统部署本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自2023年以来,连续三年就“两旧一村”改造相关工作持续开展监督。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认真落实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松江新城建设和区域实际,认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开展。总体上,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专班的成立,改造工作的协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协同协作更加有力;改造项目的谋划、排摸和申报认定等按照既定时序和标准要求稳步推进,工作进程更加有序;部分历史遗留难点问题逐步攻克,改造工作成果得以阶段性呈现。
同时,从客观实际来看,推进城中村改造存在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等特点。结合走访调研,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和瓶颈:一是安置房源缺口要加快筹措,在外过渡问题需要综合施策进行妥善解决;二是涉及改造地块的房屋土地动迁和征收工作要加大力度,相关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需要统筹完善;三是项目合作单位要加速遴选,推动改造项目早日实质性启动。
二、意见建议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利民之举、发展之计、转型之策。区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依照《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扎实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有突破、出成效。基于现状主要问题困难,会议建议:
(一)完善推进机制,整合强化工作力量
2014年至2015年,本区首批认定的6个存量城中村项目,目前还处于净地收尾或改造实施的前期启动阶段;2021年后又陆续新认定了10个整体改造项目;按照市级和区级的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6年还将新认定4个项目。在已认定的16个项目和后续将认定的4个项目同时推进的情况下,城中村改造工作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现状。结合对相关兄弟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模式的调研了解,围绕本区实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架构、充实工作力量。一是房屋土地动迁征收方面,目前,松江对城中村项目所涉及的房屋土地未从一开始就直接启动征收形式;后续的征收区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由区房管局和区规资局分别实施(比如即使是同一个城中村项目,因为涉及两种不同性质的土地,也由两个部门分别启动征收);同时,各街镇依托各自的动迁办,分别开展协议动迁,造成力量分散、净地时间不可控。存量的4个项目迟迟无法完成净地,与以上工作模式不无关系。经了解,浦东、闵行、嘉定、青浦等区均成立了全区层面的房屋土地征收工作指挥部和区政府直属的征收事务中心,整合力量,统一实施全区的土地储备、房屋征收、土地征收、安置房源调配等职能,并承担房屋补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事务,极大地提升了征地效能,抢抓了时间先机。二是安置房源统筹调配方面,应避免各街镇继续各建各的房源、各欠各的缺口,要坚持全区一盘棋,区级层面着眼房源需求和供给的整体规模和时序,从安置房源规划建设、不同街镇存量闲置房源调度、市级保障房源争取区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顺应全区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积极拓展货币安置、房票安置、专项借款购买存量住房安置等多元化的安置方式。三是改造项目推介遴选方面,16个改造项目中,除了小部分已实质性启动外,大多数项目还处于合作单位尚无着落、改造实施方案尚不明确的阶段,这已成为除动迁安置外最迫切的难点任务。一些项目单靠街镇力量很难取得进展,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其融入招商引资工作范畴整体考虑,加强支持引导,立足差异化定位分析,帮助项目宣介推广,选择合适的改造路径和资源力量。
(二)注重统筹规范,有效把握工作质效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链条环节多、限制要求多、责任主体多,需要全区从上到下提供规范引导、科学施策。要有明确的规划引领,区政府要将城中村改造融入松江的城市总体空间规划,将区域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历史风貌保护、“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套以及老沪昆铁路搬迁带来的新城老城融合发展新契机等方面因素协同考虑、一体布局,为各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提供方向和约束。要有全面的政策研究,为支持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近年来市级层面密集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吃透涉及资金支持、土地保障、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各类文件规定,认真梳理研究,结合项目进程充分贯彻落实,力求政策利用效能最大化。要有精准的操作指引,前期出现过的因为动迁补偿区域差异明显导致部分权利人观望等待,因为细节标准不了解导致审批环节卡壳拖延等问题,都跟政策把握不够清晰、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有关。区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要加强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立足政策细节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形成规范化的、分门别类的、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手势,直接供给推进城中村项目的具体工作人员,确保所有项目都能在规范合理的范畴高效有序开展。
(三)聚焦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工作时序
改造的时间成本,同时也意味着财政支出成本和发展机遇成本。根据全市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提速扩容增效”的总体要求,提出希望将整体改造流程压缩至5年内。倒排时间周期,每个环节都需要动则必快、动则必成。要加强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科学评估阶段目标的完成状况,对可能遇到的动迁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等做好预判,并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预留发展余量。要坚持拔点攻坚,建立更加紧密的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区级职能部门同街镇互相支撑,集中力量共同解决突出困难、打通难点堵点,齐抓共管加快推进改造工作各项任务。要融入基层治理,健全群众参与改造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做好意愿征询、签约推进、纠纷调解等工作,充分听取、吸纳原权利人关于安置区域、房型户型等方面的意见诉求,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汇聚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内生力量,积极助力松江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